
两笔交易如惊雷落地,让原本热闹的新加坡电信市场瞬间从“多国混战”回归“三强对峙”。新加坡电信运营商将重新形成“新加坡电信 + Simba(含M1)+ StarHub(含MyRepublic)
回溯历史,新加坡电信业曾长期由新加坡电信、M1、StarHub三足鼎立。2016年,澳大利亚TPG(后更名Simba)入局成为第四大玩家,加上MyRepublic等虚拟运营商加入,市场一度呈现“百花齐放”的竞争态势。
M1曾经是本地电信行业的“希望之星”,由吉宝和新加坡报业控股等联合成立,1997年杀入市场,成功打破新电信的垄断,一度风头无两。但这些年,新加坡电信市场越卷越狠。除了传统三大,还杀出了不少价格更凶的虚拟运营商,如中移动的Cmlink、中联通的CUniq,以及主流运营的子品牌Giga!、eight、circle等一直狂打低价战。
再加上SIMBA这个价格战狂魔一进场就疯狂砍价,M1的市场份额逐年被挤压,失去了昔日优势。2019年,吉宝就已联手将M1私有化,如今直接将其当非核心资产脱手卖掉。
“这不是简单的‘大鱼吃小鱼’,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。”前财经记者Ven Sreenivasan分析,“新加坡移动普及率已达165%,用户接近1000万,市场早已饱和。过度竞争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,反而难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”
激烈竞争虽然压低了价格,但也让运营商难以有足够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升级。Alethea Capital分析师Nirgunan Tiruchelvam指出:“新加坡家庭每月为宽带和数据服务支付超100新元,远高于许多国家。”
尽管市场回归“三强格局”,但真正的“变量”或许来自技术。随着人工智能、开源技术的发展,全球电信服务正迎来“去中心化”趋势——未来,用户可能不再依赖单一运营商,而是通过全球网络资源获取服务。